歷史巡禮、時光倒影

1916年|大安醫院

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,活躍於台灣文化啟蒙思潮最蓬勃的1920年代。1915年,蔣渭水畢業於總督府醫學校,分發回宜蘭醫院實習,隔年即來到大稻埕太平町,當時做南洋茶葉進出口貿易的「發記茶行」老闆洪九江,名下擁有不少店舖,蔣渭水以月租60日圓租下三開間的店面,開設了大安醫院。

此地點舊名「得勝街六十四番地」,1922年台北市町名改正,改為太平町三丁目二十八番地 ,經行冊團隊比對街廓及史料後發現,當年大安醫院的三軒,就是今日延平北路二段上的31、33、35號,也就是“義美”、“行冊”、以及“廣隆進檳榔攤”所在地。

1921年,蔣渭水創立「文化協會」,本部即設在大安醫院旁的文化公司;1923年合併《臺灣青年》月刊和《臺灣》月刊,改為半月刊的《台灣民報》,這是日治時期臺灣人所創辦影響力最大的報紙,總批發處也設在文化公司。除了辦報之外。1926年蔣渭水於此地再設立文化書局,這是台北第一家文化書局,販售漢文書與和文書,引進新文化的介紹,盼能普及台灣國內外新思潮的推廣。

當時大安醫院的空間,設計為住宅與醫院合一,一樓是診所與文化公司;二樓是住所與病房。蔣渭水在此一邊行醫,一邊從事社會運動,但同時也經營酒家與書店。大安醫院的存在,見證了蔣渭水人生最後十年的文化運動之路。

蔣渭水1931年過世,得年僅四十歲。後人曾試圖將此醫院保留為永久紀念,此願望卻未能實現;大安醫院幾經易手,直到1934年,高番王夫婦選擇落腳於此開設餅店,沿用其祖父高植桂先生經營的染布行店名,取名為「義美商店」,日後逐步發展為台灣知名的「義美食品公司」,此地便被視為義美的起家厝。

不僅是大安醫院,大稻埕有許多地點,都留下過蔣渭水從事社會運動的痕跡。目前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的地點,位於緊鄰大安醫院舊址的延平北路二段27號,經台北市文化局推動,2020年成立為「渭水驛站」藝文空間。

加入收藏
00 : 00
    00 : 00

    享受你的小島裡

    小島裡 加入手機主畫面,隨時聆聽小島故事

    我知道了

    此網站於聆聽時將使用到您網路流量
    建議在 WIFI 或穩定網路環境下使用